传灯录诗歌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写:忆我故乡

[复制链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2:26:26 | 只看该作者
17、打枣

         故乡的八月时节,正是打枣的时节。
         我家的那四棵郁郁葱葱的大枣树,也蓄势待发。
         姥姥做好了各种准备,包括脚登的木梯、手拿的竹竿、收枣的器皿、打扫的竹帚。
         我却没做任何准备,因为我有绝快的速度,只要冲进枣雨丛中去抢它们就可以了。
         姥姥把木梯支靠在粗大的枣树干上,然后爬了上去,然后双手扶住手边的枝杈,双脚站定在粗大的枝杈上。
         这犹如无声的命令,我赶快躲开枣树的覆盖范畴。
         姥姥站稳双脚、晃动腰身、运动双手使劲地摇晃两手握着的枝杈,霎时,枣树上风声顿起,成熟的枣子和意志不坚定的枣子纷纷落地,天上骤下扑天盖地的红色冰雹雨。等姥姥发威过后,地面上就扑满了一层红艳艳的玛瑙和宝石。我先把这一层快速地拾起并装进竹篮里,等我清得差不多了,姥姥就正式开始“打枣”,她手挥竹竿,一通乱敲,无数的枣子和枣叶哗哗啦啦落下来,我冲进去,枣子落在地上或我的头上身上,我边捡拾枣子,边欢呼痛叫。
        我家前院的三棵枣树,都是又粗又矮的,搬个梯子就可以登上枣树的枝杈,于是,姥姥总是上到树上去打枣,打枣前她摇晃树的内容,是她自己发明的。而我家后院的那棵枣树,就要高多了,简直耸入云天,我们平日里就是原地跳起来,也够不到最低处枝杈上的枣子,所以,前院那三棵枣树,我们就在它们长到半大枣子时就经常偷嘴吃的,而后院的这棵却是保持最完好的,它的枝干笔直,到了很高处才分杈,姥姥的木梯都够不到最底下的枝杈,所以,姥姥只是站在树下,挥舞起长竹竿,直接“打枣”。而连竹竿都够不到的地方,也就不能奈它何了,于是,后院的枣树上,总是有一些枣子留在上面自生自灭,因为打下的枣子,足够我们吃枣,足够我煮完了再晒枣,足够姥姥醉枣和晒枣的了。
         邵村的枣树很多,村头上都环绕着,不知该归谁家。家家拥有枣树的也很多,比如住我们房前的舅母家的院里,也有一棵,只是从没见她如何打枣;比如瑞表姐家也有一棵,当她初中毕业后,她总是与她在学校舞蹈队时的一个男同学打架,两人总是你坐你家的枣树杈上,我坐在我家的枣树杈上,打嘴架。大意是那个男生追求瑞表姐,但她不答应罢了。
        全村只是我家的枣树最多,据姥姥说,我家院里本来有五棵大枣树的,只是因为要盖一个土房,不得已刨掉了一棵。所以,我并不知道我家每年收获的枣子都去了哪里,反正会有一些被我给煮熟并晒干了存放着自己吃了,其余的,姥姥每年醉枣也就醉两大坛子,剩下的去了哪里,是姥姥送人了还是怎么着,我从来没去关心过,因为,等到明年的五月,我家的枣树们就又会发芽,长叶、开花并结出无数的枣子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2:28:29 | 只看该作者
19、故乡的墙头
          故乡下雨的时间长了,总是能听到某家某户墙头倒塌的声音。故乡的墙头大多都是由土坯垒成,相较于砖墙来说,土坯墙是不结实的。再加上,家家的土坯墙头,都可以由人们骑坐上去的,因为土坯的柔软度要比砖好得多,你骑在墙头上,顶多会弄一身土,其他的,要安全很多了。所以,邻里有什么动静和事情,大家一着急,就完全可以骑上自家的墙头上来观望。
        有时,我们家打枣的时候,邻人闲着也是闲着,就有骑在自家的墙头上看的。比如那年,瑞表姐来帮我捡枣,但是因为她的母亲和我的叔叔又打起来了,乡人打架有时也是可以不要命的,他们急了是可以动铁锨的。瑞表姐家和叔叔家一墙之隔,经常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动手打一回,每一回打架,都要惊动得全村人去看。所以,一听到她家的动静,瑞表姐就呆不住了,走胡同和大街又很费事,所以,那天,她从我家的墙头上、再踏上邻人的墙头上,一直又翻过更邻人的房顶,她空降般回到了她的家。
        我对土坯墙头情有独钟,除了攀上它比较安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推倒它也很容易。比如,谁家要推墙头了,只要全家人一齐站在墙头的一面,一起喊着使劲推,就可以,土墙头会先是晃啊晃,最后就终于轰隆一声倒在另一面了。
       当然,就推倒重来的难易度来说,似乎篱笆墙更适合,但,篱笆墙扎扎拉拉的,你哪能随便骑上去?即使它有春来开花、夏来结果的动人,但对于调皮的农家孩子来说,它哪有土坯墙可以任意攀爬、跳跃来得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2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2:29:31 | 只看该作者

18、捉虫劳动

想念故乡,只不过因为童年时在那里长大,就仿佛自己的根就留在了那里。
       故乡的原始和粗朴最让人难忘,原野是那么辽阔,天空是那么蔚蓝,空气是那么新鲜,乡人是那么朴实。
       特别怀念故乡的豆子和豆角,总是带着甜香。因为故乡的豆地里,总是不会打农药。
       所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劳动就是捉虫。
       那是怎样一种令人又哭又笑的劳作啊。
       刚刚步入三年级的我们,就要参加村里的劳动了,我们劳动的第一次就是去豆地里捉虫。
       所带的劳动工具就是瓶子,要求自带。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捉树虫喂家里的老母鸡,所以,瓶子这样的工具是好找的。
       但真捉起虫子来,却是很让人怵头。
       不是它要付出多少的气力,不是它要掌握多少的技巧。
       只单单看豆地里的虫子,就得要付出多少的勇气。我看豆地里在每个豆棵上爬行的虫子,就像是在看恐怖片。你看它们一个个地附着在豆子的枝干上、叶片上,在众人面前爬高爬低的,有的还进行体操表演,或悬空拿大鼎,或把身子弯曲多少度匍匐前进。它们有白色的、有绿色的,有黑色的,有红色的,身体细长,穿梭爬行。个个犹如登台表演过无数次的演员,任你怎么瞪它们、数落它们,它们都面不改色地我行我素地按照动作要领表演它们的。
       女同学们,吓哭得不多,但吓得呐喊出声的,大有人在。
       我是那个,从第一次有这样的劳动课,到这样的劳动课进入常态化之后,就一直没敢踏入豆棵中的少数人之一。因为一看它们,就觉得浑身发麻,魂飞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24#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45:19 | 只看该作者
20、 柳叶眉
  在故乡时,乡人形容人的眼眉美丽多称柳叶眉,作文里,我也那么写。但其实,我对柳树再熟悉不过了,盛夏里,我是在故乡的柳林里泡大的。每个夏日那漫长的正午,我几乎都要跑到村北的柳林里,那时,故乡到处是树的世界,还不需人提倡环保,所以,你是可以随意地折取柳枝的,在凉爽爽的柳林深处,我折下一大抱一大抱的柳树枝子,把它们一层层地铺在地上,直到厚厚地坐上去松软如床,然后,再把其余的枝子褪皮儿的褪皮儿、圈帽儿的圈帽儿,然后,在我头顶上,扎上柳条儿帽儿、垂下柳叶儿辫儿;在我手心里,流淌着柳枝柳叶的绿色汁浆,我浑身散发着浓厚的苦涩味道,那个凉、那个爽。但,我从没有想到把柳叶沾在眉毛上,也从没见乡人这么过,那时候,谁也不愿意自己是扫帚眉,但也没有谁承认自己是柳叶眉的。也许那时候,我们还固执地把绿( lù)林好汉读做绿(lǜ)林好汉,就不能有绿绿的眉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47:17 | 只看该作者
21、听雨
八月里的故乡,雨水也是那么多,下雨的日子是那么漫长。雨天里,我再也不能像晴日那样往柳林、草地和河边跑,只能窝在教室和家里,看雨听雨。八月的雨声一例是淅淅沥沥的,好像老天爷在长长地落泪、在漫条思理地诉说。你躲进屋里不爱看不爱听?那你家的房子很快就会漏的,你得把桶、盆、碗摆放在屋子的四角漏雨处,有时得摆入一拉溜儿,老天爷从房漏的地方探进头来,把诉说投放到每个盆和碗里,“嗒、嗒、嗒”“嗒、嗒、嗒”的,从天明滴到天黑,又从天黑滴到天明。如果你还能睡着不听,那,你家的他家的,那些土坯墙、土坯墙头儿,就会传来轰隆、哗啦的倒蹋声……
                                
22、雨后
故乡的雨后,别有秀色,家家户户的土院子里,都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儿,它们带着满身的泥浆极有生气地成长。最好看的就是那破败的土坯房和土坯墙,房顶上、墙头上站起来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它们随着风扭摆着身子,一副自由自在的快乐模样。如果你家的院子里,随着雨水长出一条绿绿的蛇来,那也绝对是可能的景象。
                                    
23、暴雨
如果说故乡的萝面雨是一个阴险的妇人,边用温和慈爱的手掌抚摸你的脸颊,边把全村人的房屋弄漏弄蹋;那么,故乡的暴雨就是一个急鼻快脸的男人,他不辨对错好坏,一上来就一通拳打脚踢,树上的叶子被他打得满地找牙,田里的禾苗被他踹得趴在了泥里,甚至连村人屋顶上的防雨苫子,也被他层层地掀起,如果哪个人没有在第一时间躲进门里,他上去就把你的头敲得崩崩响,你得赶紧捂着脑袋逃跑,他就挥动着棍子,在天地间一通狠甩狠劈,发泄完怒气,才悻悻而去,只留下大地间一片狼狈和狼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4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蝴蝶蝴蝶蝴蝶蝶 于 2017-4-19 21:54 编辑

                                                                                                 24、夏日时光1
    故乡的昆虫在盛夏的艳阳里蹭蹭蹭地生长。我们要去绿豆地里黄豆地里捉虫,那些虫子呦,一点儿不比那些豆秧豆荚少哇,它们在上面攀爬穿梭,一点没把有智慧的人类放在眼里。白天里,我们上课,要和豆地里的害虫打交道,放学后,我们要到柳林里,自发地去捉柳虫,要和柳地里的害虫打交道。再加上周末时间抓个蚂蚱、打个苍蝇的,我们要和那些害虫打着仗、赛着跑地过活在夏日的时光。
25、夏日时光2

       故乡的每个夏天也让人火烧火燎的,但故乡家家户户都种着树,家家户户就有着自己的一片森林和树荫。家里没树的人家极少,就是远在高台上居住的清家,也是有一棵桑树的,倒是我对门的邻居沾,她家是没有树的,不只没有树,院子里就空空的,一口比任何村人家都粗大的水缸瘫在墙根里,大概是挪不动的缘故,要不,也应该能进到屋子里。记忆里在沾是姐姐的同学时,每个夏夜是常到我家的老枣树下乘凉的,姐姐是个乍乍呼呼的脾气,她总是与沾们嘻嘻哈哈地在老枣树上用枣树枝子荡秋千、在老枣树下用大木盆玩儿水。倒是沾留级成我的同学后,可能我不喜欢那么大吵大闹的吧,她再也没有到我家的老枣树下来过,于是,我独享了那几年在老枣树下看天看树看书的清幽幽的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1:52:29 | 只看该作者
26、“正”字

         我喜欢划“正“字,因为那代表着班里又要选班委了。
       童年时,我们选班委,从来不匿名。要么直接站起来用口头表达,要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去划”正“字。
       记得班里除了班长是班主任指定的外,其他班委,都是要经过选举的。
       记得最热闹和激烈的一次选班委。
       说它热闹,是因为全体学生都要参加。说它激烈,是指的竞争激烈。
       那次由村西的君和村北的洲竞选。老师让大家站起来一个个口选,完毕后,老师又让大家一个个到黑板前划“正”字,最后,都是君以一票领先。最后的班委当然是归君了。
       但如今回忆起来,也许当时班主任对结果并不满意的,所以口述了不算再去划“正”字。原因有三,因为毕竟男班委太少了,并且君是有些跛足的,并且洲也是和班主任一样住在村北的。
但班主任最后还是看重了同学们的选择,而把自己嘱意的洲给舍去了。

27、打香油的

          村里有池塘,池塘里有水,水中总会有一种生物,它长着长长的手脚,每当池水静寂的时候,它就会像一个游泳好手那样在池面上四平八稳地游:均匀地摆臂、从容地划水、划起一个又一个水圈儿、不紧不慢地从这头游到那头。村人给这种生物,送个雅号:打香油的。
        至于为什么叫“打香油的”,无法考证。但近来网络流行一个词语叫“打酱油的”,却是人人皆知。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894

帖子

24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24
QQ
28#
发表于 2017-4-28 21:28:39 | 只看该作者
点点滴滴,写的都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39

帖子

2765

积分

风尘奇侠

Rank: 6Rank: 6

积分
2765
29#
发表于 2017-5-12 22:07:1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看似简简单单的字,读着轻松不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39

帖子

2765

积分

风尘奇侠

Rank: 6Rank: 6

积分
2765
30#
发表于 2017-5-12 22:08:41 | 只看该作者
盆栽菩提 发表于 2017-4-28 21:28
点点滴滴,写的都不错。

你咋回事啊,怎么把人吓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传灯录诗歌论坛  

GMT+8, 2025-5-17 18:25 , Processed in 0.1256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