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录诗歌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写:忆我故乡

[复制链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27 05:37:42 | 只看该作者
8、
姥姥梳头

          姥姥总是在每个晨起后,靠门坐在阳光下,拿出一个小半个圆的木梳子,极慢极耐心地梳理她的发髻。
        木梳子有细密的齿牙,梳得速度急了就会在头发上的某一段阻塞半天。
        我也曾用过它,但极不好用。倒不是我不耐心,也不是我的头发不顺畅,只是每梳理一下,它的细密齿牙就仿佛要连你的头皮和肌理一并都梳通一样,弄得头皮生疼。
        而如今想来,姥姥那是在极细腻地梳理她的孤独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639

帖子

2765

积分

风尘奇侠

Rank: 6Rank: 6

积分
2765
12#
发表于 2017-3-27 09:56:2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不错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85

帖子

27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1
13#
发表于 2017-3-27 19:59:1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的文字气息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7-3-29 15: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4:5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蝴蝶蝴蝶蝴蝶蝶 于 2017-3-29 14:59 编辑

9、故乡的雨布

        在故乡,大雨如注的时候,乡人大多带雨布防雨的。
       乡人的雨布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是精心准备的。
       精心准备的雨布就是塑料布,乡人总是折一张如现在的单人床单大小的塑料布,多是白色的,它因为是长方形的,所以可以用作几个人用,大家只要站在雨布下,捏住了它的四个角,就可以顶着雨前进了,我极喜欢这样的方式,每每雨天的时候,我总是会带上一块这样的雨布,以便放学后,供众多的小伙伴们一齐顶雨走在雨地上,大家齐齐地走着,边走边说笑,总是会不去关心头上的雨和脚下的积水是大是小、是多是少,好有情致呢。
       就地取材的雨布可以是各种材料的,可以是放在墙后的一个麻袋或布口袋,乡人把它们的两个角对折起来,就是一个带着三角帽的雨披了,虽然是布料的,但是极厚,把三角形的雨披往头上背上一戴一披,若不是大暴雨,是很能撑一些时候的;再或者就干脆是一件旧衣服甚至就是一个小盆子的,只要往头上的一顶一扣,也是可以防雨的。
       故乡是贫穷的,商店里,总也没有专门卖雨衣、雨伞的,所以,故乡下雨天时,人们的防雨器具就是五花八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5:0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蝴蝶蝴蝶蝴蝶蝶 于 2017-3-29 15:30 编辑

10、雨中的游戏

      故乡的时候,如果天上飘着毛毛雨,我们一般大的孩童们是没有人愿意躲雨的,甚至没有人会因此而停下手下和脚下的游戏。
      那时,我会置身在我家的老枣树下,和小伙伴们切磋着不同的游戏技艺。
      在众多的游戏中,我提高最快的有三类:
      一是用手的,比如“抓籽,记得老家把那个“抓”字是读成“chua的,虽然我起步晚,但我勤学苦练,并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就是每每把一个布籽高高抛起后,不管是需要捡拾别人丢得老远的布籽,还是要不动声色地从粘在一起的两个或三个布籽中拔出其中一个还能让其余两个没有丝毫动弹,我都能在准确完成任务后再把高抛起的布籽接住;
      二是用脚的,比如“踢凳”,记得老家把那个“踢”字是读成“qu的,虽然我起步更晚,但我后来赶上,并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不只在平地上能一人包揽半天时光,单只在又斜又陡的土坡上,也能带着脚下的玻璃球跳哪到哪,如履平地;
      三是用跑的,比如砍籽,虽然大家同时起步,但因为我那时跑得好快,手头又准,所以,不但能躲避对手砍来的籽,不让它砍到身上,还能利用游戏规则,能准确地判断籽来的方向并准确接在手中,这样,不但自己能继续留在场上,连被砍到罚下的同伴也能保送上场。
      那时,我们都忙于游戏,不是雨打得路面泥泞,没有了游戏场地,我们是不关心天上还是地下的情况的,我们一门心思投于我们的游戏,个个脸上是冒汗的,如果天上的毛毛雨淋下来,那简直是甘霖,让人好不畅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9 15:0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蝴蝶蝴蝶蝴蝶蝶 于 2017-3-29 15:37 编辑

11、买煤油
     故乡人很少生物钟颠倒,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极规律的农人生活。
       乡间直到我上初一前,并没有通电。
       乡人夜间用油灯照明。村上的商店里,时时有煤油供应。
       我在放学后的任务之一,就是买煤油。
       姥姥会拿给我一个煤油瓶,不是很大,我的手正好能握紧瓶身。
       我总是乖乖地穿过中心大街,再走过南街胡同,到村头的商店里去打煤油。
       售货员总是一名女子,如果这名女子嫁人了,村上就会再换一名女子。
       女售货员总是接过我递上的煤油瓶,放到柜台下的凳子上,有时也就拿在手里,然后再拿出一个小漏斗,放在瓶口,拿起舀煤油的勺子,很熟练地舀起一勺煤油倒进漏斗里,油沥净了,就拿下漏斗,然后把瓶子递给我。
       我从没纳闷过,她为什么每次只给我倒一勺儿。我总是接过后就走。
       只是多年后,再回忆起她的那些动作,会让我想到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卖油翁》。

12、小蝌蚪

     故乡人向来也只喜欢小动物。比如,那青蛙、癞蛤蟆,它们再是益虫,那也没多少人愿意与之亲近的,就是那年姨家表哥从津门跑来,天天来看青蛙,那也是为了去吃它们的。而它们的小时候就不同了,没有人不喜欢小蝌蚪的,那黑色的小精灵在水里游啊游的,打动过多少人的芳心啊,尤其再加上从小读过的那篇《小蝌蚪找妈妈》,多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软了吧。而故乡的小河水快要干涸的时候,村人们都去泥里摸鱼摸虾,而我却只是去寻找那仅剩的一汪汪水中的小蝌蚪的,看看它们游动,就是一种比摸鱼捉虾、甚至比看到沾的父亲捞上来一只甲鱼还让人享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2:20:36 | 只看该作者
13、故乡的“箩面雨”

       故乡雨季到来的时候,绵绵的细雨,也总是下个一整晚一整天并一整月的,细密的雨丝,像是用箩箩过的,所以乡人叫它“箩面雨”。这“箩面雨”有时甚至半天也只能打湿你的头发,但它日复一日的,极有耐力,仿佛滴水能穿石。
       乡人的房,都漏了。
       教室漏了,四个角、四面墙线全漏了,大家挪开墙角,全挤在教室中央,但教室中央的顶部也漏了,大家就在教室正中的头顶上支起了雨布。外面在下,室内也在下,远处听室外的巨大雨声,近处听漏雨滴在雨布上的“噗噗”声,仿佛一个人,在院外大声的弄嗓,在室内小声的叹息,听来都清晰又真切无比。
       不管是红砖房、青砖房、还是土坯房,都漏了。沿着四角的墙线,家家把盆和碗摆放的一溜溜儿的,雨水透过房顶落在盆碗内,发出清脆地“叮咚”声,仿佛在弹奏着琴弦。
       村子里,黑黑的泥浆,到处流淌。大家下学时,全都挽起裤腿,把鞋提在手上,趟着泥水走。因为故乡的粘土地,会把你的鞋牢牢地粘在湿泥里,让你每走一步,都要费力地拔出来,并且鞋底的泥越粘越厚,直到再也走不动。
      我总是坐在房门口,透过半敞开的屋门,愁苦地望着外面的雨天和雨地,除了上下学,这到处粘鞋的泥地,让人再也不想出外去走东串西,只好窝在家里,听雨和看雨。
      故乡下“箩面雨”的时节,长得能覆盖整个雨季。那细密的雨丝,让喜欢筛箩的老天爷从天上筛下来,飘满村子的每个地方。到处潮潮的、湿湿的,连身子都不爽,仿佛全是水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2:23:12 | 只看该作者
14、秋收
         故乡的大秋时节,雨水总是不常见的,它总是会给农人们秋收的时间,这时间又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农人们异常紧张地抢收着田野里的庄稼,村野大道上,到处是秋收的队伍。
       白天上工的时候,往往是人们为集体收割的时候,各个村队里会派出大车小辆源源不断地往村队的打谷场上运送收割下来的粮食。打谷场上堆满了一个个的庄稼垛,然后隆隆有声,有人工作业的声响,也有机器作业的声响。脱粒机吞吐着,轧场的碌碌滚动着。秋阳把人们的脸蒸满汗水,但人们连个抬头皱眉的都没有,大家都在和时间赛跑。
       傍晚歇工的时候,往往是人们为自家忙碌的时候,大家都把村队上分下来的粮食和秸秆,用双轮车、独轮车、或人挑肩扛地运送到自家的场地上,家家的院子里,大树下,堆满了散发着青湛气息的庄稼棵的柴堆和垛子。  
      姥姥习惯把高粱和玉米的秸秆堆放在后院里,那里地方足宽敞,够把它们盛放得下。
      然后把数量不多的谷秆堆放在前院的老枣树下。
      谷秆捆成的谷个子既干净,又清香,有时夜晚姥姥就拉我钻到它们的怀抱里睡。
      啊,那当真是全新的体验。我总是躺在谷秆堆上,枕着谷个子,搂着谷个子,却总是睡不着,于是,能看到满天的繁星密麻麻地集在我的头顶上,比躺在大街的青石板上看,更让人兴奋。特别是自有一股谷秆的清香沁鼻传来,那滋味就更加美好。
       躺在谷堆上看星星,绝对是姥姥和我的发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2:24:12 | 只看该作者
     15、乡人取名
        在故乡时,因为村人向来没有档案的说辞,所以,学生们是可以在作业本上随便写自己的名字的。
       比如,村北的盒同学,平日里,她的作业本上总是写着“春盒”的,这名字就总让我想到我们的铅笔盒。
       于是,大概她也觉得她的这个“盒”字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再上交作业本后,就看她改成“春荷”了。
       其实,这两个he字,是都没有道理可言的。
       先说“盒”,这明明是一个男孩子的名字呢;再说“荷”,虽说像个女孩子的名字了,可毕竟叫“夏荷”才更合理呢。
       那时候,我想过,其实“春盒”或“春荷”吧,是有一个妹妹的,她的妹妹叫“春暖”,她这个当姐姐的,总是“暖儿”“暖儿”地叫着那个妹妹。
       于是, 我疑心,其实,她叫“春和”,可能才是最最有道理的。
        因为,她们姐妹的名字,正可以应那个“春日和暖“的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

帖子

101

积分

江湖小虾

Rank: 2

积分
101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22:25:03 | 只看该作者
16、 潮虫
在故乡的雨后,泥土的地面上,会生出无数的潮虫。
        那时候,姥姥还养着鸡,鸡们就喜欢去后院的柴垛下刨食。
        我很是无聊,也跑到后院里,看到鸡儿们,就总是想去帮助它们。
        后院靠北角的地面上,在很多砖头,往日里它们镶嵌在地面上,没有人会注意到。
        而雨后就不同了。我总是会引着鸡们走到那里,然后我挨个掀开那些砖头,每掀开一块,就有潮虫子慌乱地跑出来,鸡儿们就迅速地上前啄食它们。我掀得有多快,鸡儿们就上前有多快,它们的尖尖嘴,不会放过一只潮虫。等我掀累了,鸡儿们也吃得要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传灯录诗歌论坛  

GMT+8, 2025-5-18 00:39 , Processed in 0.1319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