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庄墨显 于 2016-5-11 14:26 编辑
一棵桑树 文/木朵
唯一的桑树,在这个荒洲, 美化了对方,并提升自身。
荒洲已不可能被神力掳走, 确定这一事实之后,枝枝蔓蔓
就可以漫不经心地伸展; 而桑叶撸光后,唯一性更趋明亮
铺满于鹅卵石小道, 处处寻获毫不知情之徒。
连蹦跳的蛤蟆也援建 令人怦然心动的长廊,风中劲草
捡拾养生秘诀;无名桑树的哀叹 只是哀叹的无名状况,骤雨后
得已偿失——不可只盯住它的损益, 向右看,蝙蝠拉开夜幕时情真意切。 ====== ll:坊间多有议论,诗评家写不出好诗!虽然我自己也写过不少诗评,也确实没写出过什么好的新诗,但内心还是很不服气。至少我得弄明白,评论与诗歌本身存在怎样的本质区别? 就我粗浅的学识来看,评论偏重理性,而诗歌偏重感性。印象最深刻的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有过“诗的本质是抒情的”这个论断。从木朵的这首《一棵桑树》来看,理性的意味明显大于感性的。每一节,甚至每一行都明显涂上的二元逻辑,对立统一的思辩色彩 zpy:但一句:唯美的堆砌。 ll:在刻意写出戏剧效果 zpy:补一句:用他以为的美。 gz:生凑,盯个锤子。孤桑,以为小日本么?还荒州 ll:联想太丰富了 gz:桑不孤,有必成林 ll:个体与社会的 ft:黑格尔对诗歌本质的定论准确吗?你是否可以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推演印证?@鲁力 yqy:赶紧接上 ll:我认为有理 yqy:只要是人有关的都不能绝对拜托抒情……?绝情也是一种情,摆脱 ft:他的理是树干还是树枝 yqy:当我们谈论某作品过度抒情,一定是有个准则的 ll:这里只涉及树与叶 yqy:同样过于理性也是 ll: 理解,可能表达欠准确 gz:又回到技术了 ll:我的意思是指在成诗的心里状态 yqy:诚意、智慧的交流可以超越表达带来的障碍吧 gz:合适的表达方式罢了 yqy:拒绝抒情,消解抒情 gz: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 yqy:还是有一个隐在的‘抒情’ ll:同, 你所说的是这个,这是指世俗情感,喜怒哀乐? yqy:不让‘抒情’张牙舞爪 gz:又回到克制层面了 yqy:也有很优秀的抒情作品的 gz:文心雕龙早有总结概括了吗 ll:只有克制世俗情感,才可能有更多的诗意溢出 yqy:胸口没有容下江湖河海,满纸大词,当然是塌陷了。抒情是可以的,要让自己的情感配得上词语吧 ll:这是表达的问题 gz:一切方式仅仅是方式,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方式方法来界定诗的好坏,真伪完全是的命题吗 yqy:我只是散发性的聊几句。散漫闲聊 ll:有补益,感谢 gz:有,首先这不是诗 ft:文字本身就带着人类赋予的情感认知,从这一点来看,黑格尔说诗歌本质就是抒情的论调有牵强附会之嫌疑,因为我们同样可以移植到散文、小说、日志等等任何一种文学体裁,并冠之本质以抒情。 zpy: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到了现在或许可以这样解读:从语言到哲学不断替代,最终超脱到,你放一个屁,他也是美的,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抒情达意,已经脱离了艺术进而上升到更高的范畴,已经不再是一个屁。所以你们讨论的东西,从形式上说,就是一个屁而已。
ll:确实,艺术都是屁,抒情的屁,而不应该是生理的屁 ft:经典总是被用来超越的,必须认清和坦然承认这一点 yqy:形而下的微信群,把屁当诗歌来谈 ll:除了,情与理,还可以拿什么来把握一个文本 虞千野(张雪江):哲学和美学做爱,颠来倒去,撞击G点 棍子:谁想开个光? 我:用屁的音量,音长,臭气大小?那是符号学家干的事 虞千野(张雪江):小香屁 棍子:场 引力波。才是界定文本的究极术 虞千野(张雪江):一首诗就是一个道场 我:这个可以有,请做个范本。 方糖:无论是如何盛名加身的大家,后人都应该用学习兼批判的理性态度去接触,这样,知识才会进步,社会也才会进步 方糖:读书读思想,要是只读名字就糟糕了 棍子: 看,几千里,我懂你,这就是诗吗 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棍子:折射“真,, 这种力量 我:这两句就包含了所有的屁,所有的屁都不值一提啦 张鹏远:你看,鲁力,你又错了,一直拘束于屁这个词。要说,艺术这玩意,最终要脱离物质束缚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换句话说,一个屁,因为其具有气的本质,进而上升到气场,这就形成了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吸引你就是因为引力波的原因。群里听鸟鸣。 棍子:心 要多么 透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