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里斯奈德诗歌《斧柄》 《斧 柄》 作者:加里斯奈德
四月最后一周的一天下午
教卡伊怎样抛掷战斧
转动一半它就插入树桩。
他想起战斧的头
没有柄,在商店
去拿它,想把它作为己有。
门后的一根断掉的柄
长得足以作斧柄,
我们按长度刻划它,把它
与战斧的头
还有工作斧一起拿到木砧上。
在那里我开始用战斧
给旧斧柄造型,最初
向埃兹拉·庞德学到的警句
在我的耳里鸣响!
“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
而我对卡伊这样说
“瞧:我们将通过核查
那我们用来砍它的工作斧柄
来给战斧柄造型--”
他明白了。我又听见:
在公元四世纪陆机的
《文赋》里--序言中
说:“至于
操斧
伐柯
虽取则不远”。
我的老师陈世骧
多年前就译出并讲授它
而我明白了:庞德是斧子,
陈是斧子,我是斧子
而我的儿子是斧柄,很快
再次重新造型,模型
和工具,文化的技艺,
我们延续的方式。 诗歌中提到的“甲斐”并不是一个日本人,而是加里斯奈德的儿子,因为喜爱东方文化而给儿子起了一个日本名。 这首诗歌从日常生活中制作斧子柄这件小事说起,谈到埃兹拉庞德研究过的诗经中的一句话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并对这句话进行了引申读解,最终思考到文化传承的方式上,这样的诗歌结构跟诗经以物启兴,继而言德的结构十分类似,可能是借鉴了诗经的写法。加里斯奈德是六十年代著名的垮掉派运动中崛起,而目前依然在世的为数不多的诗人之一。垮掉派运动是一场主张人性自由解放和反传统道德,无政府主义的民间文化运动,其兴起跟越战以及美国的反战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表人物是凯卢阿克,金斯堡,柯索等人,其中金斯堡因反其基督教的主张而提倡禅宗,不过金斯堡并非真正了解禅宗,而只不过推崇其中的某些自由思想和玄学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