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浅析博尔赫斯诗歌愧对一切死亡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146

回帖

1408

积分

版主

积分
1408
发表于 2025-6-17 01:2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析博尔赫斯诗歌《愧对一切死亡》

愧对一切死亡

作者:博尔赫斯

免于记忆与希望,
无限的,抽象的,几乎属于未来。
死者不是一位死者:那是死亡。
像神秘主义者的上帝,
他们否认他有任何属性,
死者一无所在
仅仅是世界的堕落与缺席。
我们夺走它的一切,
不给它留下一种颜色,一个音节,
这里是它双眼不再注视的庭院,
那里是它的希望窥伺的人行道。
甚至我们所想的
或许也正是它所想的;
我们像窃贼一样已经瓜分了
夜与昼的惊人的财富。

博尔赫斯的诗歌以选题宏大,内容深刻著称,其诗歌作品中大量的是思辨内容,抒情反而很少,这首也不例外,其开始部分就从死亡的涵义探索进入思考,死亡从抽象层面上对个体而言就是失去所有的记忆和希望,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死亡即是无限的,抽象的,几乎属于未来的永恒存在。
但在第三段,博尔赫斯幻想出一种情况,死者如果不是一位自然人,而是死神本身,其把死亡具象化了,成为一位具有人格可以象人一样死去的神祗(象神秘主义者的上帝)。那么如果死神死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博尔赫斯对这一现象的定义是:
死者一无所在
仅仅是世界的堕落与缺席。
死神作为存在确实是一无所有的,它只能剥夺而不能给与,但死神的存在是否意味着世界的堕落与缺席更多体现的是博尔赫斯对世界由人创造或者依赖人类存在而存在这一观念的一种批评。
那么如果死神死去,死亡没有了,人可以拥有什么呢?博尔赫斯对其的描述是:
或许也正是它所想的;
我们像窃贼一样已经瓜分了
夜与昼的惊人的财富。
这一描述更像是跟诗歌第一句的呼应,人可以永远的拥有记忆和希望,而这是夜与昼的惊人财富。
从诗歌内容上观察,主题虽然是死亡,但博尔赫斯更多思考的是一个死亡不存在的世界,也就是永生,博尔赫斯认为永生真正的价值在于人可以不再失去记忆,永远拥有希望。
从诗歌对死亡和永生的思考观察,博尔赫斯是把人作为抽象个体进行思辨,来探讨死亡本质的,个体的死亡确实可以理解为失去所有记忆,不再拥有希望,那么人永生的意义似乎就是这两个价值的反面。
博尔赫斯用《愧对一切死亡》作为标题,有对人的价值进行反思的含义,因为人在没有面对死亡之前,死只不过是一种恐惧,很难对人的存在产生影响,因此人通常也很难深入思考死亡的涵义和生命的涵义,人不会主动珍惜自身的存在,从永生角度思考自身的价值是什么,这可能是博尔赫斯把作品命名为《愧对一切死亡》的原因。

注: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西班牙文: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k2152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k21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传灯录诗歌论坛

GMT+8, 2025-7-2 11:45 , Processed in 0.0614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