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游 选 还叫悟空的诗12首(并附短评)
01恰卜恰的黄昏
恰卜恰四周有的是山,山上有的是草 藏人的牛羊常常夜不归宿 不像我,九点一过 就要徒步走回租住的民房 这时,天还没有黑下来 广场上的锅庄刚开始不久 我会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 偶尔,也会想一想哪面山坡上 有几头执拗的牦牛 结伴向着小城稀稀落落的灯火走来
【施世游】这首作品中,场景是缓慢移动的,视角是平视的,像铺了轨道车,人与自然,在这个黄昏是安静的,安详的。
02在诺拉草原
驱车两小时,似乎就是为了 在诺拉草原迎风喝下 一杯杯青稞酒 平措的女人 偶尔转过身来看看 随后又低下头去 拔弄炉火 平措家的羊群 也是埋下头去 在湖边吃草 好像早就忘了 它们当中的一只 卧在搪瓷盘中 身上洒满了葱末 风中的哈达 发出低沉、轻快的啸声
【施世游】草原是阔大的,但这首有意思的是,着笔却在于细微,2个低头,1个葱末,最后2句送出一个旷远,使得文如其题。所谓细中见大,写得不使力,而自然。
03在沟后水库
沟后水库延伸到什乃亥草原 就是浅浅的水滩了 不时有牛羊过来饮水 顺便把影子留下 它们在草原上吃草时 也能把影子留下 对于水里的影子 它们有时会瞪着眼看一会 对于草原上的 它们往往连看也不看 更大的影子 是天上的白云留下的 它们罩在其中,一样浑然不觉
【施世游】这首写的是实与虚,实的是肉体,虚的是影子,同时写的是知与不知,觉与未觉。作者的角度,其实就是牛羊的角度,把牛羊二字置换成作者,或者把我们置换成(做)牛(做)羊都是都是很有意思的解读。
04一只藏系羊
看到它们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是哪一只 都是羊的模样,靠墙站立着,警觉地张望 其中,有一只分外镇定,弯弯的角 在泥地上投射出微凉的影子 直到卓玛把它拖住,我才确定就是它了 它挣扎,它冲撞,可是无济于事 她熟练地把它捆上,扔进捷达的后备箱 车子往格尔木方向驶去 窗外掠过一片又一片衰颓的草场 路不好走,不时听到它和车体的撞击 正午时分,车在下曲沟停下来 他们把它栓在一棵榆树上 硕大的树荫里,它撒了泡尿 他们吃饭,喝茶,聊天。歇息够了 又把它捆上,用绳子勒紧它的口鼻 它蹬了蹬腿,又撒了泡尿 自始自终,都没有吭过一声 完全不像鲁西南的山羊,在贩卖途中 就一长一短地叫,听起来像小孩子的哭嚎
【施世游】写得冷静、从容,生于安静而死于不觉,警觉是不觉,挣扎是本能,后备箱中的安静是本性,蹬腿撒尿是本相,人也如此。这首诗成功在于不动声色的悲悯。
05九月八日下午,天气阴
爬上来,就下不去了。过不了多久 这些藤蔓就会枯死在窗台上
我不会主动推开窗子,帮它们一把 卓玛咬着嘴唇,好像有很多埋怨
电水壶开了,嘶嘶作响 我欠欠身子,她也欠欠身子
白白的水汽蒸腾上来—— 聚合、弥散,弥散、聚合
天又阴了,巨大的围栏落下来 风掠过几道门槛,吹来牛羊的气息
【施世游】聚合、弥散,弥散、聚合,2个人,藤蔓是安静的,电水壶是以响衬静的,欠身是无声的,牛羊气息也是无声的,天气阴而环境静,所以那一处咬着嘴唇,也是静的,好像有很多埋怨,注意是好像,可以理解为反笔,也可以理解为小情绪,和“嘶嘶”、“欠”、“蒸腾”一同又构成了静中的动。我们读纯静的作品反而会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反而是这样的静中有动,是越读越静,被安静包围的阅读感。
06登巴的女人
阳光推着它们,向着山的那边慢慢走去 就要翻过山脊了,一大群云彩 围拢过来,它们又原路折回 脚下的草大都黄了 跟山体的颜色越来越接近 牛羊、云彩,保留了原有的颜色 登巴的女人包裹得紧紧的 就连眼睛,也躲在墨镜后面 只有一双手裸露着 黧黑,泛红,不停捻着一串念珠 它们吸吮着她的血,它们应该是温暖的
【施世游】这个作品这首里面精彩处,在于动词,“推”“走”“翻”“围拢”“折回”“包裹”“躲”,最后一个是惊人的“吮吸”,收尾却是形容词“温暖”(这句逻辑是倒反过来的,应该是想到温暖,再联想吮吸,一个倒反就成了技艺了),拟人是最容易把诗歌写的变轻,变浮,而这个作品通篇大部分拟人,最后一句却照亮了整首作品。
07仁青卓玛的红拖鞋
你走后,我就把你穿过的 那双红拖鞋 整齐地码放在床下 这是我这辈子给女人 买的惟一一双拖鞋 每天晚上回来 我都会看它们两眼 有时,还会把脱下的 鞋子跟它们摆在一起 每天早上起来 也会看它们两眼 这几天它们有些散乱 那是因为晚上回来 我都会用脚碰一碰它们 它们毫无反应 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 不像你,我一碰 就会用小拳头使劲擂我
【施世游】这首作品,和前面的作品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的情感回到了文字中,在鞋中,鞋子是活的(人的部分),而在文本构成上,结尾是过去的场景写成是阅读时正发生的场景,开头是正发生或顺延到现在时的场景,却处处成为是过去的场景。写的轻巧,灵动而又真实可信,男女之间亲密的友情(相当难写)。
08暂居之地
落在树梢上的雪再次飘落,一群男女躲在山脚下维桑 烟、雪、一群早产的牛羊,在哲耶寺上空相遇
仁青低着头,像在诵祷、流泪,又像在哼唱 拉姆措呛了一下,咳嗽就没再停过
一个人走得越远,就越害怕身后的影子 除了仁青旺姆和拉姆措反复念叨的那句经文
哲耶寺背面是阴郁的群山,南来的风抽打着经幡 一群群牦牛在山坡上聚集,形同又一座又一座寺院
这是辩经的时辰,一张张青紫的嘴巴腾空而起 在三月,我们都是些以手语说话的人
【施世游】雪、牛羊、经文、群山、寺院、经幡,这首诗具备了应该具备的地域特征,诵祷=流泪=哼唱,是反复的,是群的,是一座又一座的,是一张张的,暂居之地,无语言表,作者这首是写给“你”看的,但又怕“你”看不懂,所以议论也就相对多了。
09麦田尽头的天国
风吹过后,麦子、下午五点的云 留下了它的形状
田埂上,老贡布 独自一人走向麦田的尽头
那里一片通明 好像有什么在燃烧
他一直走下去 似乎在天黑之前
就能加入—— 那一场遥远、盛大的火焰
【施世游】这首五段,每段2行,第1段大的场景,第2段人物近景,第3段近景中的远景,第4短镜头在动,第5段人物和景合一,云变霞,霞变火焰,火焰最后熄灭,一个人就这样老了。
10越过雪线的羊
再往上去,就有雪了。总有那么一些羊 喜欢去雪地里觅食,也许雪线以下 草太绿了。贡布说:这样的羊 都是天上的星星转世来的 它们去那里,只是为了找见回家的路 贡布还说:在五月,这样的羊 是最好吃的。天色暗下来了 它们,一步,一回头 重新回到羊群里,我看它们 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些白色的羊
【施世游】这首作品和08那首一样的地方,在于有“醒人”句。但不一样的地方是不但有“醒人”句,还有紧随而来的“厉荏”句,五月草嫰雪融天上的星星转世来的最好吃,没吃之前,我们可以赞美它们,可以和他们一样正常生活觅食,不显特别之处。
11恰拉诺日的初冬
日暮时分,由于光线的原因,恰拉诺日草原看起来更广阔了。 目力所及的雪山,退到地平线那儿。 它们在给这个帐子腾地儿。 央金拉姆的影子越来越长, 她每走一步,似乎都可以牵动所有的枯草。 此时,惟一不动的是天空, 像一只硕大的手,把能按住的都按住了, 除了烟囱里冒出来的烟,正以哈达的形状,远离人间——
【施世游】悟空的作品视角以平视、远视居多,而这首却多了仰视,平视、远视、俯视和仰视相结合,特别是最后三句,仰俯仰,作者的位置在移动还是天空地面被作者移动?灵魂如烟按不住!
12净瓶
一刀下去,他割开了他的头皮,然后一揭,整张脸没有了。 一锤下去,他敲碎了他的头,眼睛、鼻子,嘴巴没有了。 亲人、朋友默不出声,围在四周,成为一个瓶子的四壁。 几只秃鹫在半空盘旋着—— 叼走那个人最后一块骨头碴子的,将成为最合适的瓶塞。
【施世游】文字在这首中达到了“遁入”,标题在这首中得以“皈依”,遇佛杀佛了(通通放下意),恭喜悟空成为斗战胜佛。这首大家多读几遍,读到残忍说明你心软而内心不强大,读到心痛说明你悲悯被催生,读到彻悟说明你澄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