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录诗歌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声远诗选

[复制链接]

14

主题

60

帖子

2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21:2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罗声远:笔名沪上敦腾 ,生于武汉,现居上海。诗作散见各诗刊,个人诗集。



编者按语

虽然在反复阅读了罗声远2016年至今的所有作品后才选出了这一组诗歌,但我的内心仍然是不安的,因为个人觉得这组诗并不能代表罗声远的写作全貌。在我看来,罗声远的诗有第三代诗人的一些特质,最突出的感受是,罗声远的写作受莽汉影响(李亚伟,马松等)比较明显,但又不被莽汉的语言盛宴所牵制,其在先锋性上的着力也蔚为壮观,词语经过多次切割和旋转,呈现出其非凡的想象力和不可遏止的能指冲动,这种惊艳已不是居高临下的范式抒情和满腹经纶一肚子酸气的指桑骂槐,而是将我们人生经验中的一些深刻反思(新发现)进行了再一次过滤和沉淀,与而今甚嚣尘上的那些“大家们”的不实之词完全区别开来,其浑厚之中的灵动和犀利让人不得不掩卷长思,反复体会,并为之击节赞叹!

2017,11,15,太白酒桶



罗声远诗选



写 作


到暴风雨中去,认领一只海燕,
让它哺育你的童年。
体制内的高尔基
不及冯杰*活得滋润。
凭什么,一滴雨不能独自抵达长安?
凭什么,一滴雨不能淋透冯唐*
在北京购置的四合院?

*冯杰,河南省专业作家,书画家。
*冯唐,网红,畅销小说家。



玛丽,我相信爱


相信比怀疑更需要勇力。
玛丽,我相信爱,但怀疑爱情。
你准备中奖,我准备死亡,
樱花为三月准备灿烂。
毎一滴春雨,都不归我管,
我只负责萌芽,疼痛,
擦亮玻璃,让远山更具骨感。
毎一次花开都是一次绝望,
每一次顿悟都是梦游归来。
杏花开了,我熟睡如橘,
玛丽,麻雀不叫,大地就不会苏醒。



一杯水的形而上


一杯水的形而上
明媚的下午,一杯水
就是海洋。
到了紫夜,星星点灯,
珊瑚发出幽蓝之光。
海洋被搁成无数个房间,
不同的楼层,
沙丁鱼浮在表层,跳广场舞。
潮汐准点漫过海湾,
蜗牛又得缓慢地
挣开漩涡,碎步爬上沙滩。
一杯水泼在大理石桌面,
散发酒香,
它漫延的速度和形状,
符合牛顿莱布尼茨最初的构想。
它无限地趋近于
乌托邦,
一个精确的数字,完整的答案。
在扩散途中,
候鸟迁徙,江河改道,
而我们的祖先和爱情已经死亡。



命名


种竹子的地方叫家,
养鹦鹉的地方叫国。
有一群人伤心的地方叫国家。
细雨中织满蝙蝠的黄昏,
鹤是旷野的自耕农和警察。



象征主义的塔


象征主义的塔象征少年的喷泉,
壮年的阳具,暮年的定海神针;
对于恍惚的中年,它可能
意味着坚守或流逝的一部分忠贞。

象征主义的塔与青龙白虎共擎,
不可言说的情欲山河,
水杉林间的启明,虎啸,
黎明中陡峭的登山人内心的指南针。

愈到晩年,国愈小,
有时小到就剩最后一个波西米亚人。



黃山


有二座黄山 :
一座是虚无缥缈的云雾塑造的,
一座是坚硬的石头堆砌的。
你上山时,我已下山,
秩序造成我们对存在的时间差。
不同的是,下山以后,
你不停地以缅怀的方式祭祀,
而我一直在山中攀爬。



复数


雁群在天空的脂肪里燃烧,
瞳孔滚过火球 ;
走下木梯的人,一再踩响生命的键盘,
手捧佛经和雨露。
悬河之上,唯孤苦令人垂泪断肠。
芦苇荡边的高士,病鹤,
在逃犯,失独老人,英雄的遗腹子,流浪狗,
天下落单的人啊,
我从月光中溢出,影子般坚贞地
与你构成温暖的复数!



鸟过境时


鸟过境时,也没有看我一眼
多像我的悲悯
隔着玻璃,无法传送
而肃静,反复擦试着忍耐力
眼看这个冬天不可避免地注入所有的冬天

那些不辞而别的故人,此刻分属于不同的国度
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房间
鸟过境时,也没有多看他们一眼
我必须起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鞠一躬
让鸟儿重返那些喧哗的场景,衔领春宴

我必须向那个妇人发出邀请,让她携带满身伤痕和偏执
与陌生人干杯,然后穿过洁白的雪野
深入语言的超市,深入夜的骨鲠
与我同座,这个城市最后一班地铁
鸟过境时,也没过多看我们一眼



风景


风景中立,对天下客一视同仁,
是我的格局太小,
迷恋美而怠慢了真。
瓦上的青草释放完善意秋天就尽了,
雪落下时,
万里河山和猫眼的窗对视。
越过狹长的海湾,
鸽子停歇在结构主义的屋顶之上,
像帆,又像迷离的眼神。
我见过许多好手,
在房间里划船;
五月他们被枇杷收买,招安。
坚果含在客观的风景中,
不羨慕任何一个朝代,仼何一个人。



我们的黄昏


其实每一个黄昏都是一枚烧红的鹅卵石,
悬浮在紫红色的天空,不忍掉下来。

唯恐灼伤我们。我们不是我,
我们只是对彼此表达亲热的习惯称呼。

光的任性和消失丝毫不影响黄昏固有的旋律,
风吹拂身体,照样有丝绸蠕动的感觉。

我想对玛丽说声抱歉,玛丽已逝去,
我想对蝴蝶道声珍重,蝴蝶正在飞舞。



诗人论诗:



铎木点评:

沪上这个人低调、友善,坚持、有个性。他的诗亦如其人,先锋甚至有点孤独。他以自己独特的思维,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方式,给读者独特的心灵震撼。


宫白云点评:

沪上敦腾是属于真正资格意义上的诗人,也就是属于诗人的诗人。他淡泊文坛名利,对生命与现实有着敏锐的触觉,诗歌品质深厚阔达,富于思考的张力,呈现出先锋性与思想性诗写的特征。对形式和技巧的把握老道而娴熟,深谙隐喻与意象之道,它们是他诗歌的两大变体。它们在他诗歌文本中的力量是巨大的,其意义含量有时虽是无法确定,但正因为这种力量的存在,使他诗歌的语言和文本意义都具有一种张力。


雷文点评:

语言会在诗人的作品中延续生命。有许多读者和诗评家认为现在的诗歌作品面孔很相似,这恰恰是语言的雷同造成的。沪上敦腾的诗歌似乎—直在回避这—问题,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使自已的作品显示出独特性。


诗阁雅韵点评:

沪上是位诗龄很长的诗人了,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写诗,做与诗歌有关的事情,90年代后放弃一段,近年又重出“江湖”,操刀写诗。可以说,他的诗歌是走在先锋派的行列里的,而且他以自己独特实践,不断拉抻着“先锋”的维度,包括广度、深度以及人文厚度。


鹰之点评:

沪上敦腾像是突然从地底冒出的诗人,但虽起步较晚却迟发先至,一下子便把新浪网友的目光全部吸引过去。他多则三两日少则一日便可有一首原创诗作发出来,而且每一首都很具可识别性,不得不让人惊叹他旺盛的创造力,看来是必是经历一段“憋闷期”后的厚积薄发。


坦荡居士点评:

诗歌不能不讲艺术形式的构成。要使语言短句分行并转化为艺术元素,使其成为文学作品意义上的诗歌,一是靠准确的意象构图,二是靠营造诗意之场,三是靠语言结构的艺术焊接。三者缺一不可。诗人需要有一定的创作功力。沪上敦腾是一位成熟的诗人。他把自己的诗处理的干净而漂亮。意象构图蹊跷准确。


杨平点评:

典型的沪上敦腾式诗歌,超现实主义表达,陌生化效果,让我很容易就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先锋诗歌状态。


马萧萧点评:

沪上敦腾在《复数》这首诗中显示了他高超的诗艺,古典和现代的融合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性。全诗结构清晰紧凑,一咏三叹仿佛一波三折,于虚实交错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正如那个从高处被灼伤后走下木梯的人,一步一步回到真实可感的生活中,表达了诗人善良关注的人文情怀和落叶般静美的生命向度。意欲立而象先行。在这方面,诗人有着较强的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借助隐喻效应和意象效应使其艺术语言得到有效表达。鉴于此,将一等奖颁发给诗人沪上敦腾,谢谢大家!


老彦娟点评:

运用意象大胆而精准、妥帖,最大化了诗意的外延,又能牢牢握紧诗核。言及天象又紧密结合人文,似批判又不仅仅止于批判,开合有度,充满弹性,韧中带着阳刚之气。凝聚与发散的火候实属上乘。“我从月光中溢出,影子般坚贞地/与你构成温暖的复数!”,结尾苦乐参半的侧击,敲击出了金属之声,声波耐人寻味。


林荣读诗笔记:

沪上敦腾是一位纵横捭阖于语词间、有自己独特的发声方式和气息、诗歌内容及信息量相当大、熟练掌握了各种诗写“套路”的诗人。他的辗转腾挪,他的点石成金,他的游刃有余等等,让他的诗作具有了相当高的辨识度……我在新浪博客上跟读他已然有几年之久了,如果这首诗不显示他的姓名,我或可也猜得出他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这首诗写得既辽阔,大气,又非常细腻、文采,有着浓郁的悲悯情怀。这首诗不是特别难理解,却又经得起反复揣摩,品味。
我更想说的是,读诗知人 ,从这首诗中, 我们可从中读出释儒道对于诗人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或许“复数”这个词在这里又具备了另外意义上的意义。


轻逸
——读罗声远的诗有感
文/蓝喉

罗敦腾(罗声远)的繁复和绚烂无可复制,一是生花妙手,笔端丰腴,一乃太极云手,笔底沙场,凭此两手在泱泱语言国足可自称孤家寡人。啖美食,饮红茶,嗑瓜子,这个胖子已经找到抵抗肉身沉重的轻逸之道。现在想来也必须是这个思想肥美的胖子找到狙击沉思而轻逸的语言之道。世界日益沉重——这世界就是被西西弗斯反复拯救的巨石——听觉沉重,触觉沉重,我们的感受器上压着噩耗、推土机、沙尘暴和腐烂的化工厂,甚至味蕾上舍不得搬动的浓烈川味已聚逾一吨,而罗敦腾(罗声远)擅长的是操作诸觉中最轻逸的视觉。比兴的传统是由景而情,化景为思,中国几乎所有的美文都是从视觉而来,只不过罗敦腾(罗声远)把这视觉的源头开掘得更为新奇清透,他高超的修辞术极其契合视觉的弧度、浑圆与空灵。三十年来,罗敦腾(罗声远)独自打磨语言成像技艺,孤身潜行已然很远,但他并不止于此。少年和中年的两重视觉,这才是罗敦腾(罗声远)秘而不宣的绝技。勘探他的诗歌,几乎所有诗歌都有两重视觉表述和图像呈现的特点。少年视觉和中年视觉,既有平行叠加的关系,也有交叉互证的关系,更有冲突抵消的关系,在语言的胶片上则曝光出纵深、浓淡、重影、毁坏等多重效果。首先在语言中呈现少年和中年的两重视觉,最终在视觉中筑起语言的繁复绚烂和错综魔幻。少年视觉的通感,初始,专注,甚至依然保存至今的天启的攻击力,中年视觉的勾联,沉淀,弥漫,其中暗伏的对生命生活的恬淡隐忍,诗歌澎湃不绝的张力即来源于此。肥腻的中年深藏着他的英俊少年,放旷的上海中年怀抱着郁结的武汉少年,罗敦腾(罗声远)已身怀少年和中年两重视觉的绝技,他也必将练成三重视觉的神功,在语言中制造出黎明、正午、傍晚共时的绚烂,设局者与局中人、局外人共时的绚烂,儒、道、佛等大智慧共时的绚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5

帖子

633

积分

武林高手

Rank: 4

积分
633
沙发
发表于 2017-11-16 10:53:1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传灯录诗歌论坛  

GMT+8, 2025-5-18 04:12 , Processed in 0.1229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