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浅析屈原《九歌-湘夫人》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146

回帖

1422

积分

版主

积分
1422
发表于 2025-7-22 12:3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析屈原《九歌-湘夫人》

《湘夫人》
作者: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 为《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数,《九歌》本是古乐章名。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目南郢之邑,沅湘之同,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杯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札,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也有人认为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此篇与《九歌》中另一篇《湘君》为姊妹篇。关于湘夫人和湘君为谁,多有争论。二人为湘水之神,则无疑。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难以吻合。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但这样解释,诗歌为何以第三人称开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把帝子解释为湘夫人,主要的问题在于,如果按照湘夫人就是湘妃的说法,湘夫人应该是舜的妻子,但这跟湘夫人与湘君相恋的情节不吻合,因此个人认为帝子应该是指楚国的王族后裔而不是湘夫人或者湘君,可能指的是屈原等楚国贵族。
楚国是帝颛顼高阳的子孙在南方建立的诸侯国。《史记 楚世家》: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王族属于华夏族。屈原的其他诗歌中也经常提到高阳后裔的说法,所以这个帝子可能不是特指某个人,这首诗歌内容上并不是固定的某一人称,而可能是舞台剧台词类型的诗歌剧,有人设,有旁白,有男声和女声,因此在这首诗歌中出场的一共是三种不同的角色。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充满惆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开头部分是旁白,通过第三人称口吻叙述屈原(或者某楚国贵族)临江哀叹的场景,并烘托环境氛围。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有一个美好的约会就在今天晚上)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公子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这是女声口吻,描述一个女子对恋人的思念,这个女子可能是湘夫人,在湘夫人的召唤下湘君出现并且回应,然后以湘君的大段独白结束: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你,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之后的一系列华丽场景描写有可能是合唱也有可能是第三人旁白。这首诗歌内容并不复杂,特点是用典带有浓厚的楚国地方神话民俗风格和用语华丽。而且场面豪华宏大,这是楚辞作为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先秦诗歌中楚辞所体现出的华丽风格与诗经国风中的质朴风格形成先秦诗歌的两种代表性特征,而楚辞在汉代所获得的发展使其文艺风格上所体现出的浪漫主义艺术主张对汉代文学产生的影响力要大于诗经。
楚辞虽然以屈原为魁,但在先秦时期并不兴盛,真正发展主要在汉代,而其中大量作品是汉代文人的仿做。因屈原本身是楚国世袭贵族,他的文学修养又极高,所以文风讲究用典,用词华丽,这种风格由于很符合汉代官方文学的口味,因此刘向为首的汉代贵族对其大为推崇,组织当时的文人团体整理创作了大量此类风格的作品,同时收录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是个而编著为《楚辞》一书,因此后世一般都将汉代创作的楚辞风格诗歌作品与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同称为楚辞。数量上汉代的楚辞作品要多于战国时期的。
这种古朴华丽彰显贵族化审美特征同时又具有强烈神话色彩和历史渊源的风格很符合楚国贵族的审美情趣,而复杂的人设以及与之配套的对话风格则显示九歌有可能是需要配舞表演而具有多幕剧情的大型的用于舞台表演性质的诗歌。


左传里面有一段吴公子季札去鲁国观乐的描写,其中都是诗经中的作品,这说明当时的诗歌在贵族间待客演奏是很常见的礼仪,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楚辞为何要引经据典和追求华丽。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注: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西峡或湖北秭归),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k2152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k21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传灯录诗歌论坛

GMT+8, 2025-8-22 06:53 , Processed in 0.0645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