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录诗歌论坛
标题:
十亩 || 行于野
[打印本页]
作者:
太白酒桶
时间:
2017-11-17 17:40
标题:
十亩 || 行于野
生活始于绝望的另一面,精进以求自救、、、、、、我们所肯定的一切,是我们所思想的结果。
——萨特
编者按语
十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人,常年战斗在祖国石油勘探第一线,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写诗成为了他仅次于喝酒的第二大乐事。在我的印象中,十亩很少写过组诗,也较少清新之作,2016年,他似乎已经开始转型,写了一些朴拙的文字,没想到两年不到,转型已经卓见成效。这次选录他转型之后的代表作《行于野》(组诗)以及8首短诗分享给大家,并配有与之对应的图片和音乐,附录了几位诗人的点评,希望大家能喜欢!
十亩诗选(2017年)
1、行于野
第一组:边地
▋
边地的草绿得热烈奔放
仿佛无知无畏,只一味地尽着性子
不像那平整田地里的麦子
一旦摆脱了冬天的羁绊就绿得壮硕
春风里晃动的样子洋洋自得
有那么一点谄媚,又有点耀武扬威甚至
狗仗人势
▋
来到边地的人说看到远看林木泛青
我知道他们
是看天说话,凭年年
重复的经验说话
只不过想借万物的欣欣向荣
来掩饰沮丧、囚禁的内心
满载一拖斗车羔羊去山里放牧的老牧民
经过他们,正满脸
喜悦
▋
融雪之水在适合的地段也发出威猛
目中无人地掀起浊浪
坐在草地上的三个牧羊人
懒洋洋地聊着什么
对我们怎么过河一点都
不关心。暮气苍茫起来,雪山轮廓
渐渐不再
明晰
▋
天暖和了
再也没有人关心雪山
只是在春天要来还没来的那几天
我们几个外地人,骂着忽冷忽热的温度
不厌其烦地谈论着雪线的
高矮变化
▋
我们会谈论着半个月后芳草鲜美,流水淙淙
想着那个时候来临
置身其中多么美
那些芳草,那些流水再也不会
进入我们的内心
它们独自凋零或流逝
这就同一个人说他多么爱雪山,他
既不能揽雪山入怀
也不会走进雪交付自己的体温
他只是一生盲目
最后茫然。想起那个春日
在一片山坡上我和你踩着旧年空瘪的松塔
周围那么
安静
▋
这些出现在我必经山凹里
绽放的花朵
是不是那些年我错过的
人或事。它们想让我
再次确认?真遗憾啊,我已无少年的轻狂
去故意和你们逐一擦肩
而过
▋
我突然想起了兰州:
中山桥,唐卡
五泉山公园和仿制的转经筒
不知为什么
爬上那个拥挤的天桥时
我突然加快了
脚步
▋
就算发出很轻微的声响
湿地芦苇丛里仙鹤也会伸长脖子
抬起头,警觉地四处张望后振翅飞去
湖面波光粼粼,我无法确认
远处斑斑点点的漂浮物是不是野鸭子
第二组:骆驼刺开出的花金黄,细碎
▋
感觉到荒野里有很多
受到惊吓的孩子。哭一阵,停一阵
人世匆忙,他们是被落下的
没有带走的,或者一出生就掉了队的
荒野有着母性的宽广,慈柔
仁厚。她无声地接纳与承受那些枯死的树木:
梦呓的,乖张的,屈从的
振荡和衰减的
▋
梦是安静的
是没有颜色的,像默片
你骑着低矮的单车
我从后面追上去
保持同样的匀速前行
我搂着你的腰
上移摸到你乳房,软到若有若无
春末的柳絮一样
你没有压抑阻滞的气息
也没有回头吻我
或者让我
吻
▋
骆驼刺开出的花金黄,细碎
它是不喜欢张扬,还是有点抑郁寡欢
有很深的厌世情结
暮晚的风吹来的时候
它们才集体竞相招摇花枝,看起来
像一下子回到了
记忆中的
欢欣
▋
荒野打的很开,没有破布做的假人
低树丛零散分布
不像四月稠密的麦田 ,随风
遮遮掩掩。那时候一个人
走在土道上,会不由自主加快步子
哥哥不止一次说起生产队
组织的平坟运动,他看见露出来的老棺板
没糟透,看上去还很
结实
▋
那些羊只只顾低头吃草。偶尔抬起头
也只是凄迷着眼
看看前方。不像那条狗
朝我们汪汪几声,恪职尽守
替主人声索着领地主权
远处的雪山一直不露声色,看不出破绽
也许它就是个故意
装聋作哑的
雪山
▋
起风了。荒野里的花草没有丝毫慌乱
我也安静地坐下来
想起那个夏夜
悬在两棵树之间的银屏
抖动地厉害。生硬硬的树叶
哗啦啦地飘飞。人们
已开始慌乱地散去。屏上穿白色制服的
那个警察依然凝眉坐着
不受干扰地陷入
沉思
第三组:玛尼卡①是谁
▋
如果玛尼卡突然长大了
如果有什么突然唤醒了她童年的记忆
她会不会再拿着刚采的
一把野花,兴奋地奔向我
我真的害怕那一幕,她突然把鲜花
扔掉了……之后泪流满面
玛尼卡。叔叔一直幻想着能重回山野……
告诉我桥洞下面藏有忧伤鸽子
的那个人再也没有出现。
这是为什么?尘世有太多叔叔也不能
把握的事
▋
玛尼卡,这些乌鸦是从哪里来的呢
它们突然出现,叫声里充满
恫吓。我是不速之客,的确不受欢迎
玛尼卡,我不得不说出大半生
困扰的事:暮晚那对受惊的鸽子
究竟飞到哪儿去了?沟南吗
沟南是前徐王,前徐王往南是马桥
夏日,沟帮子上那片樗树林
茂盛得阴森森的。我在尘世耽搁太久了
玛尼卡,我无法再回到那个
叔叔的角色:腰挎盒子枪,仿佛
浑身憋着使不完的劲。一天到晚神采奕奕
兴冲冲
▋
玛尼卡。尘世和山里是不一样的
山里那棵老杨树命终于一场明目张胆的雷击
它是幸福的,没有别离
玛尼卡 ,可能我已经老于尘世
看过往的车辆来来往往
目光日益呆滞。坐在院门口的横木上
我不明所以,不知
所终
▋
玛尼卡。尘世有诱惑,尘世有纠结
眉须发白的老和尚半闭着眼睛说起俗缘未了
他有点故弄玄虚。玛尼卡
我以生命的繁华试图,拢羊群穿越公路
这些羊只凭什么只
听从于我的
鞭稍
▋
玛尼卡。我在尘世是孤独的
只是借助纠缠和雨水
打发掉余生。革命的确结束了
无所事事的人间,或者太平日久的人间
我是被卸下来闲置的石块
那么多个夜晚
我渴望被反复淘洗和搅拌
玛尼卡。我多想变小
小不是卑微,卑微不是可以随意被践踏
你看,山坡上的那朵小花开得
多么鲜艳,旁若无物
自顾自在风里
摇晃
▋
所谓的尘归尘,土归土。我不能
似乎人间曾有使命。我不再是腰挎盒子枪
的那个叔叔。挂在枝丫间的青果
开始泛黄。秋风要起。它有着
谁的犹豫不定和悬而未决
玛尼卡。如果我被他们强制划成反革命
那么由谁来证明我是现行的
不是历史的。玛尼卡,你一直五六岁的样子
那个时刻以及那个时刻之后
将是我最后的
告慰
▋
玛尼卡。我有时怀疑我曾经的那个叔叔身份
到底有没有过那几个山头
让叔叔闯荡人生
不知为什么我还是似乎很乐意陷于
和他们谋求放虎归山的场景
玛尼卡。我看到一地那么多的碎片
和绷断的绳头。玛尼卡
中间的确有一段不搭调,难以拼接的记忆
那个时候人间太平,慈祥。天一黑
就我可以依偎在母亲身旁,听大人们讲远处
悬浮就要决堤的
河流
▋
玛尼卡,周末。我看见那么多车辆
上了高速。着急,匆忙
玛尼卡,世上的事
到底有没有章法可寻
好像断了线,我渴望得到暗示
或指引。那时候是靠
机智与果敢来判断一些
语焉不详的短码
或因加密需要而故意的含混其辞
哎呀,会不会有点慌不择路
恨不能插上翅膀飞②
玛尼卡。今夜,那些躲在草丛里的石块
会不会因过多的雨水
而起青苔
注释
①:玛尼卡是个十亩语焉不详的符号。源于一部黑白电影,又混杂了一些隐秘的成长和凋零经历。最早出现在诗先锋论坛的同题活动中
②:豫剧《朝阳沟》银环的唱词: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完数不尽胜利的消息。农村是青年人广阔天地,千条路我不走选定山区。离城市到农村接受教育,同学们走了一批又一批毫不犹豫。妈呀妈你何时同意让我去,恨不能插上翅膀飞。
2、如果光线不好,两个人也许仅是两个身影。那么模糊,看不清。也许仅是一阵风
不是那个人,是这个人
这个人,不是仿制的那个人。可以很像
大田里两根萝卜你分辨不清
两株袋装的人参你分辨不清
可以原谅,如果这个人和那个人把你弄糊涂了
这个人和那个人肯定会撇嘴
怎么区分出哪个是这个人,哪个是那个人
听春日暖阳下他们打盹的呼吸
匀细的肯定是那个人,带电磁干扰杂音的
是这个人。有时我想,你敲一敲食盆
看,撒丫子不同方向奔跑过来的两只秃尾巴鸡
身子右倾斜的是那个人,左倾斜是这个人
有时也没准。其实,谁也搞不清
那个人和这个人怎么出现并遇见的
秋天新打出来的黄豆粒
搲出一瓢来,摊在地上,都黄灿灿圆滚滚
放锅里炒,都蹦哒的那个欢
那个人和这个人也同样各蹦哒各的
不会手拉手。慌乱时自己都弄不清自己
是这个人还是那个人
其实我一直守着一个无法讲出的秘密:
冬末的一个暮晚,我看到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叠入
另一个身影,合二为一
再也没有见
出来
3、花瓣与雨水——让我偶感风寒
春前有雨花开早。那些雨水渗进了泥土
有的滋润了花根和花枝
有的恰好滋润了花瓣
我一直说不清红艳和粉艳哪个
更让我喜欢。时常我会想起
多年前火车上遇到的望着别人吃东西的
那个小男孩,眼睛纯澈
手指正不由自主的伸进自己的嘴里
吮吸。姐姐,你喜欢用的保湿霜
是什么牌子的,我真忘了
春三月的矿山公园安静极了
我只是更喜欢一个人去看那些在花瓣上来回滚动
不肯滴落的雨水或露珠
在晨光下,晶莹
剔透
4、公园里一树树鲜花盛开,百般红紫斗芳菲
坐在大海上闭目养神
大海想热烈些,就会把我沉溺
你可以想到溺毙也可以想到热锅滚油条
春上那只被扔进塘子里的狗
是惊惧而慌乱的,它哪还有逻辑
逃生出于本能。姐姐
大海可以是草原,也可以是金黄的麦田
起起伏伏的缭乱,不是是因为
温柔的夏风。姐姐,那年
你一把手把落水的我薅上岸之后
很快就夏末了,塘子里的水去哪里了
那些水蜘蛛和鱼去哪里了
冬阳下蹲在屋脊上的猫,它也闭目养神
无论怎么琢磨,它都不会
像船只
5、浪花
一开始浪花是被封装在坛子里的
我一直以为那条坛子里的鱼会长大
坛子和鱼都是憋闷的
后来浪花大概和臀部是叠合的
我陷于一种幻听:流水
有时呜咽,有时淅沥,有时奔放
有时密密麻麻,有时疏朗
打在泡桐叶和打在榆树叶上是不同的吧
到底哪个更像击鼓。赵春梅
对传统和现代似乎有独特的见解:
被单上老式的花色无非是大红的牡丹
不如碎花布拼接的布裙更耐人
寻味。哎呀,小白,浪花是嘴角上扬的!
你不能否认水涨船高嘛
后来浪花是怎么拐弯的,缠绕的
它到了胸脯。它淹没了头顶
白浪滔天不一定是凶相。在浪花里安静地
睡上一觉跟修养无关。浪花一直
独自反卷它似乎想
重新找回
什么
6、眉豆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确定
它的写法:是眉豆。是眉,不是梅
象形:弯弯的,像眉
眉。舒展的眉。极尽情态的眉,毫无顾忌的眉
被娇宠的眉。这也可以是会意:
眉豆肥实,你可以想到体态,恣意,相宜
丰茂或丰满。姐姐,一到夏初
我就看到它的藤就疯了一样
攀援,延展。爬到了树顶,它分生出来的藤蔓
似乎还不甘心,浪花的嘴角一样
上扬着,冲向天空。直到深秋
姐姐,我才看到树木被它缠绕勒进的
痕印,那么
深
7、角度及其其它——兼致江宏
那时候,175°。直挺挺的,总想刺破青天
徒虚张声势,别理它
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耷拉下来
怂蛋一个。夜半,老鼠嗑木头的声音卡吃吃
着实烦死个人。它在磨牙
长的太快。不磨掉它,那么长,又尖又硬
嘴唇包不住它。你没有老鼠的志气
你只能看着它后来,150°,135°,90°,75°
慢慢地向下。老病猫一样卡眯眼
你满足于私人医生说的大于45°的仰角
这不是老猫,它还能在发现目标时
迅捷出击。这起爆速度有电雷管的冲击力
现在,拨弄一下,再一下,你说偶尔1°
你说你很满意于如此荒废掉它欲起欲落的一生
最起码它尚有立锥
之地
8、杭州或西湖,也可能是虚构的地方
那几个国际大脑袋也不过是几头烂蒜
在杭州晃来晃去
习以为常。他们掀不起浪头
耍吧,叫唤吧,不过是大铁头的绿蝈蝈
周拐子显然老了,提不起神
只有讲起1984年在西湖
才眉色飞舞。大谈四个朋友并排沿西湖绕行
身材高矮不一,腿左拐右拧不一
屁股及腰拧出来的效果足足震慑了其他游人
春天足够明媚,由你横冲直撞
不可一世。敢不服?肘翻你
那时还没有流行歌曲《千年等一回》
时间到了2004年,在富春一带晃荡了
好几年的堂妹,领着有眼疾的儿子自杭州回
我问她有没有带着儿子逛西湖
她表情黯然:小舅子儿吧,哪来的闲钱……
这几头国际级烂蒜一猛子扎到
杭州西湖里,沉养几天再打捞上来
准会被马四吹嘘成不喂饲料的地道的纯野生鱼
他经常低价从养鱼池进鱼
之后扔在他家门前江叉子里,硬高价
骗顾客说绝对是
江鱼
9、檩子
墙角里堆放的檩子,是经过父亲和大哥
反复试放、调整
堆叠的很稳固
我可以爬上爬下,尽情玩耍
父亲蹲在一边抽着烟
一边冲我笑。他不担心我因檩子的滚动
而碰伤。后来,新房子
建好了,父亲和我躺在屋肚子里临时摆放的
板床上,我缠着他问
哪根曾摆放在上面,哪根摆放下面
他只是跟我说:你这么淘,碰着你怎么办
那时考虑的是牢稳,我和你哥
费半天劲。现在房子上的顺序被木匠打乱了
木匠自己给檩子
编过号
归去来兮
来自太白酒肆
00:0004:45
诗人论诗
红雪点评:
和"十亩"是"好友",可能就生活在一座城市,也可能不是。可以确定的是,"十亩"应是"头戴铝盔走天涯"的工作,于是有了《边地》。《边地》写的是一种生活状态,或嘈杂,或静谧,或时光流转……对作者来说,都是不动声色的刺痛。人际就是这样,各色人等,虽然各过各的生活,但并不是彼此绝缘,而是互相勾连,并想突出"重围"。这也许就是"十亩"在《边地》里告诉读者的。
这是我喜欢这首长诗的理由。
2017,11,15
*红雪,原名秦斧晨,工程师,媒体人。著有诗集《散落民间的阳光》《碑不语》、法制新闻集《见证》。
无哲点评:
就本诗而言,十亩,功力十足。只在其三,一为率真之气不失,大道无边,行走自如间诗性强势,在情,在理,在光阴游走;二为生活与生存的距离,是一张纸,从生活中发现生存的秘密本身就是智慧;三为天命将至,想吧,什么能入诗,方知。不求诗技,不求来生往世,只求意象之美,意境之妙。
为诗职守,在于十亩。惟不足,本诗开局拘谨,流于俗往,而后入境,渐佳。
2017,11,15
枯木逢春
——太白酒桶读《行于野》
1:读《边地》
因为无羁,所以野蛮;因为野蛮,所以坦荡;因为坦荡,所以欣欣然。于此而观己,不禁要振臂长啸,更要吐故纳新,仿佛就要放下一身重负。景深加上特写,配上层次明晰的色彩和画外音,如康乔在《归去来兮》中所营造的意境。激越的涧流对应懒洋洋的休憩,在暮色苍茫的背景中,在隐约可见的雪山衬托下,一个人内心的所有思绪,似乎都显得可有可无。“天暖和了——”这节重点落在思绪上,雪线的高低变化,无论怎么谈论,它都一直存在,且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我们会谈论着半个月后芳草鲜美,流水淙淙——”置入了作者的前尘往事,付与寂静的边地春日新的意义,对雪山的爱恋亦如对往日的怀想。“这些出现在我必经山凹里——”是对上一节的落实和作证。之后,作者进入到了明确的现实中,辗转腾挪于各地,这一节既是过渡,也是发散和旋转,直至最后一节,作者以实证虚,再次旋转和提升,以漂浮物的不可确定来对应雪山之恋的空无。整组诗歌写得极有耐心,也极有水准,运用了大量电影手法,比如:蒙太奇明喻和隐喻;长焦,广角,特写;声音、色彩,音乐性。充分展现了一个囚于内心的人,面对雪山在春日来临之际,从无所适从到欣然奔放最后又不自觉地陷入落寞的整个心理过程,这是一棵上了年岁的树(人)在边地(离群索居的状态)所特有的心境。
2:读《骆驼刺开出的花金黄,细碎》
在这一组诗中,十亩语言的精准让人格外惊异,他用极其明朗的笔调将新旧难分的时空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梦中那么艳情的事儿,读来尽然毫无丝淫荡之感,反而特别自然和干净。其中的好几节,作者拉开审美空间,并形成对比,让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物事相互映衬,也是深得美学之精义。比如以旧时的喧嚣和乖张来烘托当下的寂寥和旷远,就是非常牛叉的写法。在“那些羊只只顾低头吃草。偶尔抬起头/也只是凄迷着眼、、、、、、”这一节中,作者将镜头再一次拉了回来,让沉浸于喜悦的读者们不至于误读,并以孤独的羊,狗,来凸显这旷野的春日生机。
起风了。荒野里的花草没有丝毫慌乱
我也安静地坐下来
想起那个夏夜
悬在两棵树之间的银屏
抖动地厉害。生硬硬的树叶
哗啦啦地飘飞。人们
已开始慌乱地散去。屏上穿白色制服的
那个警察依然凝眉坐着
不受干扰地陷入
沉思
这节写得实在高明,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用旧时的一幅真实的电影镜头来对比自己此刻的沉思之态,新旧已经没有了界限,年轻和衰老已经没有了界限。
十亩这一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以前几乎没有看到过他如此别具一格的东西。估计寂寞的时光,都用来看碟片了,不然哪有这么高的水准!《行于野》这一组诗,可以让十亩长久地立足在大师行列。
3:读《玛尼卡是谁》
玛尼卡的介入,使诗人得以在现实与虚幻(往事)中来回穿越,从而让《行于野》整组诗有了更深邃的空间,更轻盈的姿态。第二节散文化的铺展,倒也诗意,最后那个“兴冲冲”,一下子将前面的散凝聚到了一起。随后,在更深的背景上作者着力于一个老于尘世的人之孤独,这种凝固似的状态,得益于前面的所有铺陈,和延展。
玛尼卡。尘世有诱惑,尘世有纠结
眉须发白的老和尚半闭着眼睛说起俗缘未了
他有点故弄玄虚。玛尼卡
我以生命的繁华试图,拢羊群穿越公路
这些羊只凭什么只
听从于我的
鞭稍
镜头又一次拉近,并将作者自己植入到了镜头中,用今生对应前世,用牧羊人对应老和尚,其本相越发昭然,其纯净越发明亮。为了让这一对比能在读者头脑中烙下印记,在随后的描述中,作者用到了广角镜头,将所有与主题有关的物事拉到一起,画外音(独白)的置入,一方面让读者的疑惑或误读得到诠释或纠正,一方面是为了下一节的归纳和提升。确实如我所料,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十亩的处理是游刃有余的,而且在提升之后再一次发散。虽然最后两节略为臃肿,但结句三行给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美空间并以此跟开头产生对应,这种丰腴也不算难看。
《玛尼卡是谁?》在阅读体验上,显然不如前两组来得那么轻松愉悦,但在我看来,正是这种叨唠才使得我们在作者的引导下轻松地进入了深邃的时空中,反复品味时空交错带来的厚重与轻盈,也正是这一组玛尼卡,让行于野的人在边地有了更强烈的人的气息,而不是真正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树或者说一块石头。此后,读者自会进入到探索之中,审视作者的各种植入,并追问其诗意和思想。
总结:《行于野》可以看作是十亩的代表作。2017,对于他来说,有这一组,足够了,其他的可以当成是玩的。
2017,11,16,太白酒桶
武靖东点评:
十亩之间在草原、高原、戈壁、沙漠等中国地理的版图中和口语、事象、叙事、呈现等当代诗歌的版图上行吟多年,地下的矿藏和地上的人间烟火使他顿悟了此在主义的内核——或者说,此在主义与他的情怀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他的诗歌语言就是他日常生活的充满活力话语,他的诗歌境界就是他人生的富有诗意的际遇。他是一个新口语诗歌诗潮的弄潮儿,也是其艺术性的勘探者——他自在自为,耐得住前卫诗人都必须经受的大音希声般的寂寞,也承受得了火热芜杂的世俗生活中天赐的星光的轰鸣,他是正在现身的、不容忽视的行吟诗人。
2017,11,16
十字阿西点评:
1.行于野
1)边地
2)骆驼刺
3)玛尼卡
有人会觉得写诗不在状态,其实我读诗也常不在状态。这种感觉像一截榆木,成为一切的局外者。
十亩,谐音作“师母”,我常这么叫他。因为网络,这个世界遍布素昧平生的熟人。印象中的十亩,他有餐风露宿的粗犷生活,奔行在山岗原野,远离尘嚣,于苍茫暮色冷冽晚风中扯一帐篷,三五兄弟一堆篝火几支白酒。
那样的汉子,会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对于诗歌,我不懂技术,只会凭着感觉去靠近,保留着如少年喝酒的状态,三杯下肚血气上涌。所以,我是一个外行,看不出门道。
《行于野》是十亩部分近作的小辑。
《边地》,第一部分带给我一个鲜活、纯朴、不曾污染的视觉,越平凡的事物越广阔、恒远。
《骆驼刺开出的小花金黄、细碎》,第二部分有更多的深入,生命的悲壮在于坚持。
《玛尼卡是谁》,第三部分是留在作者内心的火种,在风寒边地可以时常拿出来反刍、取暖的东西。
2017,11,17
作者:
李敢
时间:
2017-11-18 11:06
十亩是谁,我不认识
欢迎光临 传灯录诗歌论坛 (http://poem5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