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录诗歌论坛

标题: 望江:码头是空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 [打印本页]

作者: 太白酒桶    时间: 2016-3-2 09:42
标题: 望江:码头是空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
望江:码头是空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
作者:太白酒桶


第一次看到长江,是在初二。在万州。
冬天,天蒙蒙亮。

“你看!这是长江!”
遮天蔽日的大雾,不可捉摸的前程,长江一点轮廓都没有。

在码头,我最先看到的是那些担担儿。
衣衫不整,面黄肌瘦,叼着旱烟。
吧唧吧唧吐着烟圈儿。

一副扁担,一只背篓,在石梯子上或蹲或坐,
慵懒,焦急。

每当汽笛响起,我就看见他们立刻
从麻木中回过神儿来,急迫地从四面八方向涌向码头
如一群饥饿的老鼠见到了一节红薯,一根玉米
就这样围了上去。

(其实那只是上下游船舶的让行信号。)

他们围上去又退下来,叽咕,讪笑,吹胡子,瞪眼睛。
最后又不得不徒然蹲下。
一群人要么盲动,要么不动,稍有一动则举座皆惊,
黑黢黢的码头,也会跟着晃几晃。

谁曾想象,在一片片繁杂的波浪袭击中,一个担担儿
就是一只蜜蜂,100个担担儿就是一窝蜜蜂?

谦卑的言辞,温顺的态度,胆怯中气短声小地讨价还价,
落地之后麻利地捆绑货物。
肩挑背扛,一转身就嗨哟嗨哟地咆哮起来,
像刚抓到一头野猪。

主顾跟在他们身后,不停地说慢点慢点,
走在前面的人一边嗯嗯嗯一边答着要得要得,
而脚步却一刻不曾停下。
此时,伟大的长江
在浓重的雾气里,在担担们此伏彼起的喘息里,
实在可有可无。

如此船来船往,在巴国,在川东。
在持久的浓雾里。
如果镜头够长,你将看到,闲坐于浣花溪畔的大诗人
也禁不住起身翘首东望:
丢弃在峡江边的那些巴国小镇,何以在此刻
也灌满了让人昏眩的春风?

但看:各色码头一字排开,大小船只鱼贯而入
又鱼贯而出。
人们在这里交易,在这里吆喝:山货、布匹、草药和镜子、、、、、、

一些人在这里上去,一些人在这里下来。执手相看、拥抱、挥泪。
自此各奔东西,自此蹭蹬于陌路。
有时在柳絮纷飞的暮春,有时在两袖清风的晚秋。
杜鹃花开在山崖,白月光泼在江面。

水流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汽笛时而幽咽,时而昂扬。
一边教化,一边传道。
码头站满了春风得意的官吏和踌躇满志的洋学生,
中间间杂着横七竖八的担担儿。

镜头一转。
我回到了1644年。
3月19日,我正在京师当官儿。
亦如昨天,如血的朝日又升了起来。
宫墙仍然是红的,柳芽仍然是浅绿的,像往年一样
让人心事重重。

几十里外的老长城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眼看着多尔衮,
越滚越近。
皇上一再招呼我们闭关自守。
一日三朝。于是乎,一群人就忙了一个晚上。

忙着搬家,以便提前把大路和小路都让出来
让给远道而来的北方人。
而西北方向上来的那些弓箭和刀斧手,其实都是些穿草鞋的天棒锤儿,
一时半会儿还离得太远。

所以我,还有足够的时间
把自己的姓名打进包袱,把祖传的家当托到骡子背上
是的,是的,我必须要再多抿几下嘴唇,多练习下如何佝偻着小头颈
往外溜。

嗯,半月光景,爬山涉水我回到了故乡。
在溪边结庐而居。
我也凿池种植白莲。
天道酬勤,山里的几片薄地也能让我收些豆荚和野菜。
一个人在月光里望水,走棋,画梅花。
雪峰兀立,大河环绕。
亲戚们都避而不见。
教会的弟兄们却常常借故远道而来。


画外音: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
  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
  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就这么长风挂月又过了100年,
我仍然活着。
天地逆转,日子黯淡,再也无人提及那些北方人
(北方人早就闯关成功了,而我还在前朝里徜徉。)

“心似秋潭月一轮,何用声名播天下”。
这不是我。
匹夫不可夺志,我在大河上等得太久了。

弟子们往来于东林寺和淀山湖,在长江边这些隐秘的码头上
搬运着粮草弹药,搬运着猪鬃羊皮
忙得神魂颠倒。
忙得板壁上都是脚迹。

也是黄道吉日,也是吉人天相。
篝火狐鸣。鱼腹藏书,在旷阔的水岸,我当众打开来。
那些乡亲,那些村野莽汉
都已放下了屠刀。

不再赌不再嫖,让乡村回到清风朗月,让大姑娘和小媳妇们
也不再终日吵闹。
如是,“与子同袍”,我们终于有了同一个目标和信仰。
而今,你和我
都是哥老会的一员。

是的,我在开山立堂。
就在这神秘的大江之上。
就在这忽隐忽现的山寨之上。

镜头往回一拉:

我仍然站在码头上,眼前白雾茫茫,
耳边汽笛声声。
(在画面的另一侧,担担们精神萎靡,仿佛山城门口闲散漫步的袍哥兄弟。)
而山外青山,楼外楼。

不得不说,在我眼中,担担儿们和袍哥
共有一幅似曾相似的面孔。
一个奔走于群峰,一个徘徊于码头。
各有各的教义,各有各的莲花。
逝者如斯——白雾自古常在,江水暗自涌流。

2016,2,12,上海。
作者: 施世游    时间: 2016-3-2 11:32
有没有可能 砍掉大半,现在的——太完整。
作者: 盆栽菩提    时间: 2016-3-2 14:26
好像是专为我的等待而出现似的。晚上细读。
作者: 微子灼灼    时间: 2016-3-4 11:57
这么这么长。话说,1644年3月19日,历史上有啥大事?
作者: 如此尔    时间: 2016-3-4 16:24
酒桶啊酒桶,这首我不喜欢,非常不喜欢
作者: 如此尔    时间: 2016-3-4 16:25
酒桶啊酒桶,这首我不喜欢,非常不喜欢
作者: 黄靠    时间: 2016-3-5 09:58
不足的,上面都已说够。
从你的角度,我看到了你的方式,去往哲学,艰难,但在靠近。
与10年前的文字相比,有了悟性。
也有俗世的缠绕,其实并不需要解释。
作者: 盆栽菩提    时间: 2016-3-5 19:52
桶是要横放的感觉么?
作者: 纳兰寻欢    时间: 2016-3-6 13:19
我还是喜欢的。
作者: 鲁力    时间: 2016-3-6 16:35
端酒,细看,浑而沉香




欢迎光临 传灯录诗歌论坛 (http://poem5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