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单纯的问题——《不期而遇》辛波斯卡 题目已经把事件限定了,这是单一主题的诗歌作品,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修辞和细腻的描写上,不期而遇的人们,他们见到对方的时候,会是什么感受呢?如果用常规手法去描述这个主题,诗歌内容是空洞平淡而缺乏意义的,但辛波斯卡所使用的手法恰恰是不寻常的。 她并未有一字写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也不写具体的相遇发生的事件,而是罗列了一系列跟事件完全无关的动物,这些动物都是绝不可能被豢养的家畜或者宠物,很显然,动物们是虚构的,是比喻或者象征,用来对应与人相关的某些概念。 这些概念是什么呢?这就给诗歌打开了很大的空间,辛波斯卡所罗列的这些动物,大多表现是非逻辑的: 我们的老虎啜饮牛奶。 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 我们的鲨鱼溺毙水中。 我们的野狼在开着的笼前打呵欠。 我们的毒蛇已褪尽闪电, 我们的猴子已摆脱灵感 我们的孔雀已宣布放弃羽毛 它们行为不一,姿态各异,而所有的动作都很难用一个主题或原因去概括,这是超现实在诗歌中运用所产生的奇妙效果。 我们可以猜想老虎或者毒蛇代表人的心理,鹰,孔雀或者猴子代表某种情感,但这些都不是诗人明确告诉我们的,正因这种不明和多义性,使得诗歌所描绘的相遇充满了无数读解的可能。 我们可以认为人们的相遇是幸福,但这会被“我们的鲨鱼溺毙水中”这句证伪。 如果我们认为人们的相遇是两个仇敌的相遇, “我们的猴子已摆脱灵感 我们的孔雀已宣布放弃羽毛” 又分明显示相遇的二人似乎拥有某些共性和灵犀。这些不可解的因素混杂在一起,使得相遇这件事充满了无数的暗示和线索,我们无法判断诗歌中相遇的二人是什么关系,他们各自怀有怎样的情感,但似乎所有相遇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可能和线索中的某一种相吻合。 这把诗歌的主题从某两个特定人物的固定事件打破,而抽象为一种人类行为和现象,这使得诗歌成为映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个装置。 辛波斯卡告诉了我们一些相遇之外的事件,而使得我们对相遇这个概念本身产生了深刻的思索,这正是其语言的魅力所在。 辛波斯卡是一位写小场面的大诗人,她的作品很少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或者宏大的主题,但是在表现具体主题和内容上,她丰富细致的技巧运用和细腻的心理和情感刻画是出类拔萃的。 1996年,辛波丝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予辛波丝卡的授奖辞是,"通过精确地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 《不期而遇》 文: 辛波斯卡 我们彼此客套寒暄, 并说这是多年后难得的重逢。 我们的老虎啜饮牛奶。 我们的鹰隼行走于地面。 我们的鲨鱼溺毙水中。 我们的野狼在开着的笼前打呵欠。 我们的毒蛇已褪尽闪电, 我们的猴子已摆脱灵感 我们的孔雀已宣布放弃羽毛。 蝙蝠——距今已久——已飞离我们发间。 在交谈中途我们哑然以对, 无可奈何地微笑。 我们的人 相互都不会交谈 陈黎 张芬龄 译 |
小爷 发表于 2016-7-28 23:27
读不了原著,只能随你们爱咋样评就咋样评了,我好像一直抱这种心态
盆栽菩提 发表于 2016-7-29 23:25
我就一打卡的,反正有的看就看。我觉得论坛是一种懒人模式,想起来就看,挺好的。 ...
花非花 发表于 2016-11-23 17:35
老传灯录也有很多类似的帖子,读着挺有意思的,你是哪位呢
老猫 发表于 2016-11-23 18:01
老实说读诗我不喜欢读评,喵(>^ω^
雨无正 发表于 2016-11-23 19:00
问好猫兄!班门弄斧,欢迎多批评
欢迎光临 传灯录诗歌论坛 (http://poem52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