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录诗歌论坛

标题: 初冬(外四首,附评论) [打印本页]

作者: 会宁老马    时间: 2016-10-11 09:35
标题: 初冬(外四首,附评论)
一些雪粒儿落在胸口、肩膀
更大胆的停留在睫毛
这些调皮的小公主
还没有六边花瓣儿,没有繁复的饰品
比它们的大姐姐要单纯得多
可是它们天性好动
下一秒钟,可能飞走,也可能会成为
一颗小小泪珠,在睫毛上煽情
白雪小公主,为什么如此善感?
等到冬深一些,自然长大。那时候
可以衣袂飘飘,可以铺天盖地
可以占尽妩媚
而现在,何必着急
小公主,自有小公主的快乐

《走出完美曲线》

犁,向前伸出牛一样有力的脖子
手术刀般锐利的铧闪着冷光
铧想念土地,就像牛向往青草,也像
手术刀向往一个整齐的切口
土地给它微凉微潮的抚慰,赐予它
想象的空间和可能
它弓一样的性格,能让一头健硕的耕牛
在弓背和弓弦之间交出蛮力
能让封冻一冬的土层开口说话
犁,铧,土地,农民和牛
早春大地上,力量与诗意
走出一条条完美的曲线

《一张白纸》

从稻草、芦苇中取出肌肉、取出白
以从未抵达的薄,兜住
阴阳五行和日月星光

笔墨,在无瑕的空白上弄出边界
逼一张白纸说出谎言
替潮湿的心下雨
装进正义与阴谋、完美与丑陋,留待
千年以后作证

一张白纸,虽然对前世的生长失去记忆
却须提防,笔墨赋予的
诉状或者判词

《只差一声呼唤》

我收藏了你窗口的柔光
在你的门前放下一对脚窝
我知道,你我相见并不难,中间
只差一声呼唤

相见又如何?
你的话语锁在眼中,而我说出的
也不一定是你最想听到的
相见不如不见

偏不等你,偏不唤你
直到离开你的城市,我再告诉你
你门前的桂花让我流泪,你的窗花
是一对相思鸟

《家史》

父亲在鞋底磕烟锅,寒星跟着眨眼睛
母亲梳掉的发团,艰辛地活在墙缝
我掉牙的小疼痛,浅埋在门框之下

父亲的咳嗽惹起半村子狗叫
母亲的锥刃擦白了发根
我手背上的冻疮,腊梅一样开在冬季

父亲逃离饥荒,却被死神追上
母亲八十四岁去世时,一声接一声叫妈
我,有能力尽孝时,已成孤儿


---------
附:
楚子:年代之痛



_________浅评《家史》

    《家史》这首小诗,线条简洁,干净利落。家史里边的人物有三个人,即:父亲、母亲、“我”。
整首诗共分三节,是常见的三段写法。每节诗写顺序是父亲、母亲、“我”。
    作者是以“我”的儿时记忆到“有能力尽孝”这段历史遭遇和人生经历的小诗。小诗虽短,但陈述的年代跨度大,从诗歌文本呈现的语言信息,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末或六十年代初。这是一个通过诗歌形式,经过浓缩的家史。
这首小诗,作者是在写家史吗?我的回答:当然是。最关键地,促使我想为这首短诗写评的原动力是: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时代缩影史。只是我要说明的是,它不是历史教课书中的历史,教课书中的历史和史学家著述的历史,我们通常把它叫着正史。这是文学,文学中的历史,也叫野史。作者是用诗歌的浓缩记述历史的。诗人是用细微地生活情节记述历史的:
“父亲在鞋底磕烟锅,寒星跟着眨眼睛”
    第一行,是家史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从冬季的夜晚,父亲吸烟开始起句。“寒星”二字用词精妙。一是从词语谐音上,有双关效果;二是点明季节的时间;这一行的“寒”字,也是全诗的立意所在。
“母亲梳掉的发团,艰辛地活在墙缝”

    第二行,也是家史中第二个出场的人物。作者用母亲梳头这一常见的生活场面,引出“梳掉的发团,艰辛地活在墙缝”这一细微、鲜活的生活情节。这一笔,只有这种生活经历的人才能写出。这一笔,也是让我产生共鸣,能让我感到震撼的诗写。这一笔,也只有这种生活经历的人,才能明白作者在写什么。这也让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的母亲及邻家的老奶奶,把梳掉的头发,卷成团放到有很大的墙裂缝里积攒起来,用着与乡村来的挑担贩夫,
兑换针头线脑。这一生活细节,只有在那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才特有的。至今让我记忆记忆犹新。作者钩沉的家史,也是那个时期的年代史。

  “ 我掉牙的小疼痛,浅埋在门框之下”
第三行,家史中的第三个人物“我”。“我”的出场,是以农村风俗中的迷信色彩出场的。这个风俗,在我老家那儿,是上边的牙掉了埋在门框下边,下边的牙掉了扔房上。关于这风俗,我小的时候问过母亲,母亲说:避邪、避灾,让牙快快长齐,让小孩快快长大。后来我知道, 这个风俗,各地有各地解释。作者在写“我”的时候,不是为记录风俗而写风俗。显然,是另有意蕴。借民俗之外壳,实埋痛苦之魂。



第二节


”父亲的咳嗽惹起半村子狗叫
母亲的锥刃擦白了发根
我手背上的冻疮,腊梅一样开在冬季”

    父亲咳嗽与第一节中父亲吸烟是承接关系,寒星与半村子狗叫,是续写关系。反映了父亲,为生活,起早贪黑的艰辛。作者构思严密,内涵信息量大。按照顺序写母亲,这使我想起我的母亲,做鞋子纳千层底的一个生活画面。而“擦白了发根”,正是那些年代,农村妇女的点型和浓缩的艰辛形象。“我”的疼和痛苦,用冬季的“冻疮”这一具象呈现,用腊梅升华。

”父亲逃离饥荒,却被死神追上
母亲八十四岁去世时,一声接一声叫妈
我,有能力尽孝时,已成孤儿”

   诗尾,交待了父亲死的年代和怎么死的;母亲死的时候,“一声接一声叫妈”,这一笔,作者写的很巧妙。也许,母亲的妈妈,也就是作者的外婆,也是“逃离饥荒,却被死神追上”
最后,“我”对“我”的现实生活状态,以及对亲人的怀念,遗憾,做了真情告白。

《家史》,层次分明,构思严密,语言精炼,立意深远。尤显作者深厚诗写功力。


作者: 施世游    时间: 2016-10-12 12:38
你是一个温婉的刀工:)

可以不动声色一些 “冷漠”一些
作者: 会宁老马    时间: 2016-10-12 13:31
施世游 发表于 2016-10-12 12:38
你是一个温婉的刀工:)

可以不动声色一些 “冷漠”一些

施老师多多教导




欢迎光临 传灯录诗歌论坛 (http://poem520.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